那架被吹捧为“空中霸主”的F-22,如今在兰利基地的停机坪上,一排排地趴着,看起来更像是一堆昂贵的收藏品。据说现在连个替换零件都得靠运气找,原厂生产线?早就拆了当废铁卖了。这事儿听起来就像个笑话,但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却笑不出来,他直言不讳地说,美军的装备已经老旧到维护都成了大问题。
讽刺的是,那批原本计划退役的32架F-22,现在又不得不继续“发挥余热”,因为实在没有新飞机来接替它们的位置。这种青黄不接的尴尬,直接催生了一个听起来野心勃勃的项目——NGAD,也就是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。特朗普甚至给它起了个名字,F-47,巧妙地呼应了自己第47任总统的身份。
可当波音公司放出那段只有30秒的CG动画时,所有人都沉默了。画面里的F-47,怎么看都像是一架加了鸭翼的F-22,机身轮廓几乎没什么变化。这就算是第六代战机了?有人在论坛上开玩笑说,这顶多算个“五代半”,硬充六代机,脸皮是不是厚了点。
更深层的问题是,波音现在还有能力扛起这面大旗吗?这些年,波音的民航客机在天上掉零件,军机业务也只能靠着修改F-15这种老旧型号的订单勉强维持。他们上一次独立研发战斗机,还得追溯到麦道公司的“鬼怪”工厂时代,那批技术专家早就流失得差不多了。
与此同时,大洋彼岸的中国却在用实际行动说话。成飞和沈飞在2024年底,就相继展示了他们的验证机。没有鸭翼,没有垂尾,整体就是一个 sleek 的飞翼构型。这种设计在全向隐身和气动性能上,显然比波音CG里的那架F-47要高出一个层次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展示的是实拍画面,而不是电脑动画。
这场竞赛的背后,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军工逻辑。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坦言,NGAD项目的成本已经“失控”,单机造价预计高达3亿美元,是F-22的两倍。在B-21轰炸机、哨兵洲际导弹等项目疯狂吞噬军费的背景下,空军可能不得不被迫削减采购数量。这就像一个死循环,越是追求技术上的绝对领先,就越是被高昂的成本拖垮。
技术瓶颈同样致命。第六代战机想要实现高超音速巡航,爆震发动机或者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是绕不过去的坎。美国在高温材料、燃料控制这些关键领域进展缓慢。惠普公司突然宣布完成了旋转爆震发动机的测试,这个消息本身就透着一股怪异,因为之前业界的普遍预测是,相关技术要到2029年才能成熟。反观中国,却公开宣布国产爆震发动机技术取得突破,这无疑为他们的六代机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。
说到底,美国受制于私营军工巨头的垄断和无休止的预算博弈,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。而中国则依托“生产一代、预研一代”的持续投入,稳步推进。歼-20的产能和单价都远优于F-22,这已经证明了其军工体系的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。
如今,F-22的时代正在悄然落幕,它静静地停在那里,像一座纪念碑,纪念着一个曾经无可匹敌的时代。而那架只存在于CG动画里的F-47,似乎预示着,想要守住这份空中优势,光靠PPT和虚张声势,恐怕是越来越难了。不知道那些习惯了仰望天空的飞行员们,现在心里是什么滋味?
哪个平台买股票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